本文目录一览:
- 1、区分度怎么算
- 2、如何计算项目的难度与区分度
- 3、怎么算区分度
- 4、名词解释1
- 5、如何计算项目区分度?
- 6、高考试卷的区分度如何计算的?
区分度怎么算
1、区分度计算公式D=p(H)一P(L)。区分度是指一个测验题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分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反映了测验题目对心理品质区分的有效性。一个具有良好区分度的题目,在区分被测者时应当是小有效的。
2、为了简单计算, 教师可以使用下面的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区分度: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区分度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
3、区分度的计算公式是D=p(H)-P(L),它衡量的是一个测验题目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区分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这表明,区分度越高,测验题目就越能准确地区分出不同水平的被测者,从而反映测验题目对心理特质区分的有效性。在具体操作中,区分度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
4、这个公式表明,区分度是高分组平均分与低分组平均分之差除以全体受试者的标准差。区分度值通常用一个数值表示,数值越高,表明试题或项目区分能力越强;数值越低,表明试题或项目区分能力越弱。计算难度与区分度的区别:计算方式:难度的计算基于学生的考试得分,通常表示为试题的正确答案比例或百分比。
5、P)=答对人数(R)/被试总人数(N)×100%。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区分度 区分度有时也称鉴别力,主要指测验对于不同水平的被试加以区分的能力。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只有在试卷中包含有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提高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的差距。
如何计算项目的难度与区分度
1、【答案】:(1)难度的定义 难度指项目的难易程度。在有力测验中通常需要一个反映难度水平的指标。难度的指标通常能通过率表示,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的百分比表示:P=R/N×100 式中,P代表试题难度;N为全体被试人数;R为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
2、为了简单计算, 教师可以使用下面的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区分度: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区分度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
3、难度 = (平均分 / 总分)* 100 这个公式表明,难度是平均分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难度值通常用一个百分比表示,难度越高,表明试题或任务越容易;难度越低,表明试题或任务越难。区分度是衡量一个试题或项目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能力的指标。
4、用通过率计算难度,当项目以二分法计分(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时,难度一般用正确回答项目的人数与参加测验总人数的比值为指标。用项目得分的平均值计算难度。当项目是用连续分数计分时,难度一般用参加测验的全体学生在该项目的平均分与该项目的满分的比值为指标。
5、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在教学测量中,通常用答对或通过测验的人数比例作为难度值。难度值(P)=答对人数(R)/被试总人数(N)×100%。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
6、在Excel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难度系数和区分度: 难度系数(P):难度系数是指正确回答问题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P = R / N 其中,R为答对问题的人数,N为总人数。 区分度(D):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能力水平考生的分辨能力。
怎么算区分度
为了简单计算, 教师可以使用下面的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区分度: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区分度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
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在教学测量中,通常用答对或通过测验的人数比例作为难度值。难度值(P)=答对人数(R)/被试总人数(N)×100%。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
区分度计算公式D=p(H)一P(L)。区分度是指一个测验题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分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反映了测验题目对心理品质区分的有效性。一个具有良好区分度的题目,在区分被测者时应当是小有效的。
在具体操作中,区分度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高低分组法,即区分度等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特定题目上的得分率之差。这种方法直观地反映了题目对不同水平被测者的区分能力。另一种方法是相关法,它将区分度定义为题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
计算如下:区分度计算用公式D=P(H)-P(L)。区分度,是指一个测验题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分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反映了测验题目对心理品质区分的有效性。一个具有良好区分度的题目,在区分被测者时应当是有效的。
名词解释1
1、语义表征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按层次一网络的方式进行语义表征,一种是按激活扩散网络的方式进行语义表征,这种表征强调一个语义单元与另一个语义单元之间的关系,随着单元数量的增多,网络的范围将不断扩大。 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的在学习新材料之前给学习者呈现的一种引导型材料。
2、名词解释 医德道德范畴:在医学伦理学中,广义的范畴是反映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医学伦理学所有最基本的概念。医患纠纷:指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纠纷。
3、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指的是一个人对自身所相信事情(信仰)的坚定,可包括宗教与非宗教的信仰。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4、过程——将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活动。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与设施。质量计划——对固定的项目、产品、过程和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那些程序和相关资料的文件。
5、自我 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和理解,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体、能力、性格、心理状态和行为等方面的认识。自我概念则是个体对自身认识的总体反映,是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身份、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如何计算项目区分度?
1、区分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鉴别指数法和相关系数法。 比较测验总分高和总分低的两组被试在项目通过率上的差别得来。
2、项目区分度的评估主要有三种方法,各自反映了题目在区分不同能力水平学生方面的有效性。 鉴别力指数(D)是衡量项目区分度的一个指标,计算公式为 D = (PH - PL) / (PH + PL),其中PH代表高分组的通过率,PL代表低分组的通过率。理想的鉴别力指数接近0.5。
3、对项目区分度的计算,通常有三种方法:积差相关法。当项目和试题总分都采用连续分数计分时,可用积差相关法来计算项目的区分度。用变量X表示学生在某项目上的得分,用变量Y表示学生的测验总分,其积差相关系数即可代表该项目的区分度值。点二列相关。
4、根据统计量评估区分度。计算出的相关性数值即反映了区分度的高低。数值越大,说明该项目的区分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通常,区分度的值在0到1之间,其中0表示没有区分能力,1表示完全区分。在实际应用中,0.3至0.4以上的区分度被认为是较高的。
5、区分度计算用公式D=P(H)-P(L)。区分度,是指一个测验题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分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反映了测验题目对心理品质区分的有效性。一个具有良好区分度的题目,在区分被测者时应当是有效的。
高考试卷的区分度如何计算的?
相关系数法:通过计算某一题目得分与测验总得分或效标分数的相关系数来判定。相关越大,区分度越高。1)积差相关法:当项目和试题总分都采用连续分数计分时,可用积差相关法来计算项目的区分度。
相关系数法则是通过计算题目得分与测验总得分或效标分数的相关系数来判定区分度。相关系数越大,表明区分度越高。积差相关法适用于项目和试题总分都采用连续分数计分的情况,而点二列相关法适用于项目以二分法计分、测验成绩以连续分数表示的情况。
在高考评价中,区分度是一个关键指标,它衡量了试题对考生能力的区分程度,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数值越高,表示试题设计的质量越高,能够更有效地鉴别考生的素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